参加了此次读书班,我认真研习了《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一书。对“调查研究要以人民为中心,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更好地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才能有效发挥调查研究的传家宝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调研要有温度
“上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这是调研有温度的体现。即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要沉下身子,走出机关,放下架子,虚怀若谷;要领会阳春白雪,也要熟知下里巴人。调查研究只有以人民的需求为中心,才能实现真正的调研价值。
二、调研要有深度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是否有深度,关键看能否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调查研究要有深度,即要加大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围绕大局反映情况,也要把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分析清楚、有效上报,从而进行归纳综合、分析研判;要拒绝“钦差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过于学究式的调研。只有深度的调研,才是扎根的调研和有效的调研,从而为社会贡献更有效的决策咨询。
三、调研要有广度
“世界之大,你要走出去多看看”。永远不要忘了我们和这个时代的同时代人生活在同一时间的同一星球上;对人、物与任何事件,都可拥有全球化链条的延展思考;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都是我们必须秉持和奋斗的目标。调查研究尤其要站在国际国内两个视野,拥有大江大河之气魄,善于比较分析和维度分析,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围绕全球大局、中国国情、四川省情反映情况、报送信息;调查研究要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调查研究既要放长线,钓大鱼,又要脚踏实地,有效解决眼下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调研的广度在于视野,在于格局。
四、调研要有力度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见之”。调查研究要有力度,即调查研究要有问题导向,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要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拓宽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手段;要有比较分析、差异性分析,从而形成参照和指引;要适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提高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的能力;还要实事求是、定性定量分析,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综上,无论是调查研究的温度、深度,还是广度、力度,都要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方能回到初心、坚守使命,方能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来。这才是调查研究的精华之所在。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